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
韩正出席
新华社北京1月11日电 1月10日,国务院总理、党组书记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党组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贯穿于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一是全面从严治党要更好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国务院党组和各部门党组(党委)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有力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加强政治监督,在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落地。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狠抓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情,打紧财政等国家资金铁算盘,从严控制非重点非刚性支出,更好节用裕民。继续纠治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把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决防止工作简单化“一刀切”、层层加码。
三是扎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负其责、严管所辖,带头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学习贯彻其他党内法规,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减少权力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不当干预,不断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聚焦审批监管、工程建设、公共资源交易等重点领域和民生重点事项,严肃查处腐败问题。
四是恪尽职守、担当作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结合实际创造性工作。解决好两难、多难问题,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当前要继续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落实,保持政策稳定性,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着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抓实抓细重要民生商品、药品、能源等保供,做好困难人员救助帮扶、安全生产等工作。
会议指出,本届政府以来,国务院党组和各部门党组(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保障作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坚持依法行政,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从源头反腐,激励实干担当,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推进。要健全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韩正、孙春兰、胡春华、刘鹤、魏凤和、王勇、王毅、肖捷、赵克志出席。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2日 03版)
破浪前行 以教育支撑强国建设******
2012、2017、2022……年份本身没有特殊意义,但在特定时空内,一连串的数字却展现出时间的无穷魅力。
十年磨一剑、十年奋进路,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一组组数据无言地记录着这一切,所有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这些年的教育变革,共享着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国这艘“复兴号”巨轮,在教育的战略支撑下,走得更远、行得更稳。
回首过去的成绩,我们有理由自信和骄傲;而展望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所肩负的使命更为艰巨、责任更为重大。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单独开辟一个独立章节论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首次提出教育是“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既是对强国崛起规律、对当今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特征、对未来世界发展大势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也深刻反映了对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的强调与期待。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更好发挥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以教育支撑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教育新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使命,更为教育发展锚定了清晰而坚定的战略方位,为教育系统指明了接续拼搏奋斗的方向。
教育何为、教育往何处去?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促进公平、提升质量这两条主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更公平、更优质教育的期盼,以教育公平夯实社会公平的基石,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打牢基础;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源源不断培养和输送各类高素质人才,源源不断产出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努力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
我们看到,教育系统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新的姿态,因应着这种变局。其中,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无疑是过去一年教育变革与发展中最亮眼的篇章。从年初把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列入教育部工作重点,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再到年底召开2022世界慕课与在线教育大会等,形成了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2022年可谓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元年,教育领域进入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时代。
从教育信息化到教育数字化,背后不仅仅是概念的变化,还是内涵的拓展和深化,是教育与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教育数字化,不仅仅是单纯用技术和工具改进教学,更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各层面,推动学校管理、教学范式、教学过程、评价方式、学习文化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更好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身学习。它不仅是顺应数字化大势的必然要求,更是赋能社会和教育改革创新,破解教育改革发展难题,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然选择。
教育数字化战略意味着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从一种教育发展战术,上升到重塑教育、提升综合国力的重大战略。这是一种方向和路径的战略转型。战略转型,当然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前路迢迢,任重而道远,但既然已经启动,就无惧山高路远。
技术与人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两翼。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双轮驱动。如果说,教育数字化是依托技术的力量重塑中国教育的战略转型,那么打造大国强师队伍,则是依靠人的力量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过去的这一年,“师范热”“教资热”引发全社会的关注,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多方面原因,既有经济发展趋势、就业形势之变,也有学生就业心态之变。当然,近年来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教师职业吸引力增强有目共睹,也是催生优秀人才积极从教的重要因素。
教师队伍是教育强国的第一资源,新的历史方位下,教育面临更为艰巨的任务,对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用更有力、有效的强师、优师、惠师举措,才能更好回应时代的要求,满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期待。
星空寥廓、征途漫漫!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不断强化教育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贡献教育的澎湃力量。(执笔人:杨三喜)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